骆朴如愿地分配到地区政策研究室工作。
他专门研究和调查伊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。
尤其是挖掘“三产”的发展对伊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潜力。
骆朴上班的这一年,恰逢自治区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实施的新举措。
全疆各地开展了“访民情、惠民生、聚民心”活动,简称“访惠聚”。
这一举措,是XJ针对当前区情和形势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、融入群众、服务群众,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。
从2014年开始,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“访惠聚”活动,这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延续,又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。
这一年的3月5日,全疆各地8668个村、759个队、1985个社区下派工作组11129个、干部74759名覆盖了全疆所有的村、重点社区。
“访惠聚”工作在全疆各族人民心中反响很大。
一时之间,成为各地农村农牧民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有人质疑,认为是走形式。
有人观望,看这一活动能坚持多久。
当然也有人坚信,干部下乡村驻村为民服务,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式。
毕竟,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是我们党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老传统。
阿勒玛勒村骆家楼前,骆峰跟修补轮胎的老隋谝闲传子(聊天)。
老隋说出心中的疑惑:“老骆哥,听说,咱村里来了6个地区单位的干部,来了个什么访惠聚,不知撒意思。”
骆峰扔给老隋一根香烟,自己也点根烟抽着,“啥意思,当干部的给咱老百姓服务呗。”
“真的,假的?咱老百姓有啥能让干部服务的?”老隋半信半疑。
骆峰较真地说:“我说,老隋啊,你这么大年纪了,能不能自己用眼睛看?别听伊力亚斯他们在你这里胡说八道撒!我家老二都大半年没见了,他下乡搞访惠聚呢,家里啥也顾不上,幸亏儿媳妇通情达理。老隋啊,说句实话,你可能都不相信,多亏我有老三、三十白这两儿子,要是指望着老大和老二,他们忙工作不着家,我都不知道养儿防老的滋味了。在咱XJ,当干部的不容易。”
骆峰话音刚落,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,“骆叔,咱沙枣树乡有您这样的村民,我们就是累死了,也心甘情愿。”
骆峰扭头一看,先是一阵愣怔,接着就是喜笑颜开,畅快地问:“杨领导,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?”
杨明笑呵呵解释,“骆叔,是访惠聚的风把我吹来的。我又回咱沙枣树乡工作了,以后,您老人家可得支持我的工作哟。”
骆峰一听,猛地反应过来,激动不已,“早就听说,阿力木江乡长提拔后,咱乡里要来新领导,书记和乡长都来新人,搞半天,你回来了,我猜的没错,你是掌舵的吧?”
“要不,咱沙枣树乡老百姓夸您骆叔见多识广呢,组织上考虑我熟悉沙枣树乡的情况,派我回来主抓全局工作,居来提乡长刚上任,不熟悉咱沙枣树乡情况,我俩搭班子。”杨明笑眯眯地解释,顺手接过骆峰递给他的香烟,“哟,骆叔,不抽莫合烟了,开始抽雪莲烟了?”
骆峰朝杨明竖起大拇指,“这样安排好啊!咱沙枣树乡就是个攒劲(最好)的乡,就要派最攒劲的干部来。儿子们不让我抽莫合烟。”
杨明谦卑一笑,指着身旁的一位四十来岁的高个汉子介绍着,“骆叔,这是来咱沙枣树乡访惠聚的魏领导,地区派来的,您老人家也要支持他的工作撒。”
这位大方脸的魏领导一看就是西北汉子,操着一口浓重的XJ话问候着,“骆叔,以后叫我小魏就行,有啥困难或者跑腿的事都给我说,我们访惠聚队员是专门为各族村民服务的。”
骆峰连连摆手,“那咋行,你们这些当干部的不容易,咋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撒。”
老隋快言快语地问:“魏领导,我老婆子在旁边准备开个凉皮店,听说,要办营业执照,还要领个健康证,我们正犯愁呢,要不,你帮帮我老婆子?”
“好呀。”魏领导来了兴趣,瞅瞅轮胎店旁边的一间屋,“在这屋里开凉皮店?哟,桌子板凳的都摆好了。”
老隋跟着老魏走进空屋子,半信半疑地问:“你能帮忙不?”
魏领导笑呵呵说:“放心吧,这样子,老师傅,今天你让你家属准备几张照片,明天我们开车接她到县工商局和卫生监督所。”
“真的,假的?”老隋上下打量着老魏。
杨明接过话茬,“隋师傅,当然是真的,魏领导可是县处级领导,会诳你?!你就赶紧儿准备照片、身份证啥的,让嫂子在家等着就行了。”
骆峰把脸凑到杨明跟前,“听说,最近,这些访惠聚队员给贫困户买菜苗、种菜呢,还有不少队员给贫困户买鸡苗,为啥不来阿勒玛勒村呢?”
杨明伸手搂着骆峰的肩膀,耐心解释着,“骆叔,阿勒玛勒村是咱伊勒地区最有钱的村,就一个贫困户,用不着访惠聚队员来帮忙撒。”
“也是,我们村不用给你们添乱了。”骆峰指指屋门邀请着杨明,“杨领导,魏领导,进屋喝个茶吧。”
杨明和魏领导也不客气,跟着骆峰进了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